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暗访莆田假鞋市场,多种假鞋任你挑选

2018-02-27 17:30:08

在福建莆田这座城市,很多人对于当地的调侃话语大多都是这句“让中国人都穿得起名牌鞋!”

暗访莆田假鞋市场

从最先的代工厂做起,默默无闻,再至能够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名牌运动鞋,莆田曾经被人们戏称为“假鞋之都”。虽然近年来工商查处、媒体曝光不断,假鞋产业却在夹缝中一直生存了下来,还渗透到了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2017年12月中旬,公安部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行动,“针对各地屡打不绝的地域性造假‘顽疾’开展严厉打击和集中整治”。据媒体报道,2017年义乌警方查获的一起敦煌跨境假鞋案中,假鞋便源自于莆田。

莆田安福电商城附近,曾被多家媒体报道是假鞋销售聚集点之一。近日,澎湃新闻前往安福电商城周边探访发现,这里白天店铺锁闭、人影稀少,而到了夜里则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车流不息。

正规商场明码标价上千元的鞋子,在这里很多只要一两百元,有的甚至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与此前媒体报道相比,售假商家更加隐蔽,并逐渐迁离安福分散到莆田各地;大街上不再有拉客者公然兜售假鞋,而是小心翼翼询问;快递也不再把“异地上线”的牌子直接挂出,但只要提出也有这项服务。

百元可买“名牌鞋”,多种假鞋分类任选

2018年1月30日上午9时,安福电商城附近,大街上人影稀疏、车辆寥寥,路旁的店铺几乎没有几家开门,仅有几家饭店、小卖部在营业。

对此,附近的人早已见怪不怪。“你可以晚上9点以后再过来看看,那绝对是另一个世界。”一名在附近开小吃店的店主说。

“前方七百米行驶缓慢”——当天夜里11时,安福电商城附近,导航显示前方路段各个方向都是暗红色,严重拥堵。出租车司机说:“现在人已经少多了,前些年晚上走路都很难挤过去。”

数百辆摩托车在机动车道快速驶过,后座上装着数量不等、印着耐克阿迪等知名鞋类商标的鞋盒。正下着小雨,后座的鞋子多数用塑料袋包好防止受潮,但骑车人很少穿着雨衣。

安福电商城附近道路两旁,非机动车道被各种售卖小吃和电话卡的摊位占满,路边广场上支起了十几家快递公司的帐篷。

到了夜里,一些在电商城附近走动的“游客”会成为揽客人的目标。1月30日夜里至次日凌晨,50多岁的揽客人黄梅花(化名)带着澎湃新闻走访了十余家隐藏在附近民居的售假档口。

每带过去一波访客,黄梅花可以在微信上拿到老板5到10元钱的红包。凌晨三点,黄梅花还没有倦意,“每天工作到四五点,习惯了。”

多个藏在居民楼里的鞋店里,市面上的名牌运动鞋应有尽有。这些档口老板毫不避讳讲述自己所售的鞋子均产自莆田周边村镇,“只要工商不查都没事”。

在正规商场明码标价上千元的鞋子,在这里很多只要一两百元,有的甚至几十元就可以买到。在外人看来这些鞋子是假货,但这里的人们回避“假”字。“A货”、“A+货”、“超A货”,“厂货”、“通货”、“真标货”、“爆真货”……不同的假鞋分类,不同的做工,也代表不同价位。

周边服务齐全,快递可“异地上线”

在安福,由假鞋延伸出的产业链不断“壮大”,自成“生态系统”,甚至吸引到一些外地客商“慕名”加入其中。

2月1日凌晨1时,位于安福电商城旁的梅山街,街边的LED显示屏滚动着“代发”、“配货”等广告。一位骑踏板摩托车的年轻小伙黄阿三(化名)叫住了浏览街边广告的记者。

“你们去的那些档口都是‘小芝麻’,我整合了30家大档口的优质资源,都是‘大西瓜’。”在沿街的店铺中,黄阿三向澎湃新闻介绍着自家服务的优势。

在黄阿三的店铺里,橱窗上摆着自主品牌的运动鞋,墙上“奇葩阿三,不卖产品卖服务”的大字标语赫然可见。

这位1993年出生的山东小伙儿,自称一年前来到莆田从事高仿鞋的配货、代发工作。阿三说,早在5年前,他就开始做高仿鞋的生意。大学期间,他通过莆田的档口直接发货,把假鞋卖给消费者,尝到了不少甜头。但后期他发现,档口的货源质量参差不齐,退单率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