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低口碑收官,总导演刘鸿彦如此解释道
北京时间二月二十七日消息报道。时隔四年再次活跃在荧屏上的《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们的期待,2018年狗年春节回归央视着实让人激动了一把,不过在有了前两季良好的口碑之后,第三季在豆瓣网目前仅得到了4.3分的低分评价,这也让《舌尖3》遭遇滑铁卢的说法甚嚣尘上。
第三季延续了《舌尖》系列纪录片以主题分集的习惯,共分为“器”“香”“宴席”“食养”“厨人”“酥”“节气”“融合”八集,分别介绍了中国美食的器具、小吃、点心、医食同源等特色。虽然介绍小吃的第二集《香》中,分集导演黄鹤带领团队用8个月时间去了20个城市,接触了136个人物,调研及拍摄120种小吃,但最后的呈现依然让不少观众认为“故事大于美食”“说教味道太浓”“舌尖的味道变了”。
2月26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 、2部的导演陈晓卿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发表了对《舌尖上的中国》第3部的评价,评价中称:“从专业制作的角度讲,这么短的周期,执行力和完成度都是令人满意的,换我,我做不到”,关于网上的评论,陈晓卿也表示“心惊胆战”:“接受得起赞誉,就应该能接受误解。因为观众是熔炉,任何一个作品,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作品,都要到到这个熔炉里面历练。这很残酷,但是也无奈。”
对此,第三季总导演刘鸿彦解释称,新一季的主题是希望在呈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基础上,增加美食的文化感和历史感,因此导演组通过大量前期调研、学术研讨,对中国菜肴的前世今生进行了溯源。比如,团队曾为白菜去了四五趟扬州,还找到农业大学专门研究农史、蔬菜史的专家,辗转多地去查资料,花费大量心血,只为搞清白菜从北方到南方是怎么演变的,中国白菜又是怎么传到韩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