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降至30%以下,国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北京时间一月二十二日消息报道。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在十九日当天下午,一份国民消费数据由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出,在二零一七年国内的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降至为百分之二十九点三,这个数据跟二零一六年相比下降了零点八个百分点。
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该系数低于30%,标志着一个国家进入了富足阶段。专家认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以此说明中国进入富足社会,理由还不够充分。
恩格尔系数降至30%以下
恩格尔系数是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所创,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根据恩格尔统计,一个家庭收入愈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根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进行划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比2016年下降0.8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3.7个百分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人民日报》曾报道,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更是高达67.7%。
据中新经纬报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副总经理周昆平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号:jwview)表示,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普遍低于30%,甚至低于20%。中国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说明中国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小,为更高层次的需求支出留出空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这一指标越低越好,说明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提升。
恩格尔系数低于30%,能否说明中国进入富足国家行列?对此,周昆平认为,恩格尔系数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价格方面,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食品价格存在很大差别,使得食品支出各不相同。同时,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当地居民的部分粮食和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并不需要花钱购买。
“影响恩格尔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饮食文化。中国等一些国家对饮食比较重视,也舍得在这方面花钱。相比之下,美国人并不那么重视吃,这一因素也是导致它的恩格尔系数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号:jwview),判断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只是其中一个指标,还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共同考虑。
祝宝良认为,当地的食品价格、食品质量、政府对食品的补贴力度都会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因此,将这一指标在国与国之间对比,意义并不大,也难以说明中国进入了富足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