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批上海严控人口,发布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时间二零一八年一月四日想消息报道。《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当天由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内容中涉及到上海市在2035年之前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创新之城,一个现代化的,拥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大都市。
规划同时要求,要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锁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要把上海建设成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国际大都市这个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但把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严重脱离实际,实在是作茧自缚,不利于上海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更是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其首位城市的人口也会越多。一亿多人口的日本,其最大城市东京都市圈有3700万人口。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按照正常的经济规律,应该至少按照5000万人口来规划,才能够把中国人口的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由于创新及经济发展有很强的聚集效应,世界上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中心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都会区。而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人口规模优势,往往体现在对本国或本区域最具人口吸附作用的中心城市的经济活跃度上。年轻人要到大城市,是创新和创业的活力。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如果到2035年把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这意味着只比2016年末增加不超过81万人。如果从2016年到2035年这19年时间里,上海常住人口增加不超过81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不超过4.3万人。这样,上海能吸收多少外来的年轻人口?过去几年上海的互联网创业活力不如北京和深圳的重要原因, 是年轻人口流入远远不如北京和深圳。
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5年底,上海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36万人,占总人口的30.2%。根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到2020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540万人,且随着时间推移规模将持续扩大。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上海的总和生育率大约为0.7,只有更替水平的1/3。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外来人口流入,只要两代人的时间,上海的出生人口就会剩下十分之一。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中,外地户籍人口已经占到一半左右,而这些人往往更有奋斗的动力。严格控制上海人口的政策,使得其中很多人不得不面临少生或者离开上海的两难选择。如果上海真的成功地控制到2500万人,到2035年,上海将必然是极度老化,创新能力肯定被北京和深圳抛在后面。
有人担心,如果上海不控制人口,会导致入学难、就医难和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实际上,大城市病的根源,不是城市人口太多,而是城市规划不足。如果按照5000万人口规模来规划,入学问题、就医问题和交通问题会比现在好得多。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有利于环境和公共交通的高效利用,只要规划充足,大城市病完全可以解决。东京、纽约的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和规模都不亚于上海,但这些城市很好地解决了城市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如果未来人口按照2500万规划,道路、地铁、学校和医院等设施将严重供给不足。即使严控外来人口,由于大城市拥有比中小城市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资源,不少外地人还是想方设法要到上海来就医和上学,这将导致更严重的入学难、就医难和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