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流感凶猛背后的尴尬现实,疫苗接种率较低

2018-01-10 14:39:44

 今年入冬以来气温显得比以往来得更低,至少体感温度是这样的,很多人身体扛不住,加上流感高发,各个城市地方的医院都人满为患,很多人也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流感高发的踪迹,这一点让人开始十分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流感凶猛背后的尴尬现实

但你可能根本想不到,一方面是流感患者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最好的预防手段——疫苗接种在我国的应用率仍然较低。

2018年1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介绍,每年我国生产2600万剂流感疫苗,但只能使用约2000多万剂,仍剩余近1/4,相较于总人口,疫苗接种率不到2%。

感染流感人数高于往年同期

与往年相比,这次的流感显得更加“来势汹汹”。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且仍处于上升态势。多地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重症患者增多,诊疗压力大。

记者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流感监测结果提示,2018年第1周(1月1日~7日),全国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LI%)为6.0%,高于2015~2017年同期水平(3.0%、3.2%、3.3%);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41.0%,高于2015~2017年同期水平(13.2%,15.8%,20.2%)。

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5.8%,高于2015~2017年同期水平(4.1%,2.9%,3.8%);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48.5%,高于2015~2017年同期水平(32.2%,17.5%,26.5%)。

中国疾控中心指出,我国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比例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全国报告的流感暴发起数也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流感确诊住院与重症病例数也有所上升。

这也源于今年流感病毒感染情况与往年存在不同。

对于今年流感患者病例数增多的原因,焦雅辉表示,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今冬气候异常,而今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已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导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易感人群增多。

“今年有一个和往年不同的特点,就是今年除了有乙型流感感染的病人以外,还合并了甲型的几个亚型病毒的感染,比如甲型H3N2、甲型H1N1。乙型流感患者数量相对多,但是症状比较轻,甲型流感患者数量少一些,但是症状可能会比较重。另外少部分的流感患者是甲型和乙型的混合感染,还有很个别的一些病例,患者发病比较急,发展成为重症流感。所以,今年流感情况,大家感觉很明显,关注度较高,医院包括儿科、成人门急诊的诊疗压力比较大。”焦雅辉说。

焦雅辉指出,预计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学校和幼托机构寒假来临,流感活动水平将逐渐下降。

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一边是流感来势凶猛,另一边则是疫苗接种人数不多。

冯子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几年每年没有使用的流感疫苗大概都在600万剂左右,然后被回收销毁。

他对记者坦言,和我国13亿人口相比,目前的接种率还不到2%。即便2600万剂的疫苗全部接种也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将来接种率能够更高,特别是最需要接种的人群的接种率要提高。

对于哪些是流感高危人群,冯子健表示,主要包括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目前,我国孕妇接种流感疫苗的非常少。老年人方面,北京一直在推广免费接种,所以北京老年人大概有30%~40%的接种率,但也仍然不够。而有些地区没有这样的政策,接种率可能更低。

接种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冯子健认为是大家对流感的危害,以及疫苗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

冯子健表示,尽管流感疫苗在所有的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中效果不像麻疹、脊灰疫苗那样好,且需要年年接种,但是相对于勤洗手、戴口罩、通风换气等非特异性措施,仍然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建议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像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都要接种,避免这类人因为感染流感而导致非常严重的疾病以及并发症。”他说。

对于流感疫苗接种的时间,冯子健表示,推荐的接种季节是在每年的9月~11月。

“流感除了周期性的变动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季节性,在北半球,每年到冬季,即每年11月中下旬开始到次年2月份这段时间是流感季节性流行的高峰季节,所以要在这个季节到来之前完成接种才能得到比较好的保护。”他说。

如果未在9月~11月完成接种,冯子健表示,仍然可以在病毒流行期接种,一直到次年3月份之前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