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总运输营收由负转正,营收迅速增长接近万亿
二零一七年,一份十分漂亮的成绩单提交,这也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上交的一份政治企业相分离之后表现最好的一份数据。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在一月二日召开,这份去年的成绩单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通报,铁路运营利润大幅度上升,多元经营和运输营业收入实现了双增长,总收入达到了九千七百九十九亿元人民币,这是其中一个最大的两点。
至此,由于宏观经济低迷导致的运输业绩下滑正式由负转正。
同时,按照安排,2018年铁路运输收入目标将达到7458亿元,多元经营营收3200亿元,即总收入目标达到10658亿元,这是中国铁路历史上最高的目标。
一方面增加营收,另一方面减少开支。
据了解,201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下降至7320亿元,这比此前连续几年的8000亿计划少了近700亿。此外,在铁路投资建设领域,将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分类分层建设新模式,以吸引社会投资建设取得新进展。
“铁路网已经基本成型,投资不会像以前那样保持高规模增长是正常的,接下来是平稳发展。”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董焰表示。在董焰看来,这一切剑指铁路高负债。
在铁总工作会议上,更加市场化经营、以效益为导向,这将是往后铁总工作的重要指示标。
营收增加
近年来不断拯救下滑运输业务的铁总,2017年成绩十分亮眼。
铁总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铁路经营效益大幅提升,铁路运输收入6958亿元,同比增收1010亿元,增长17%,增收额创历史纪录;多元经营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收348.9亿元,增长14%,总收入达9799亿,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最高点。
但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受宏观经济影响,铁路收入持续下滑。作为主营业务的运输收入一直起色不大,2013年6068亿元,2014年5920亿元,2015年5827亿元,2016年5928亿元,尤其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货运,2016年国铁货运量仅26.52 亿吨,货运收入仅2574亿元,比客运收入的2817亿元还要低,拖累整体收入创下近年来业绩低谷。
一边是收入下滑,一边是支出增加。2013年至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是历史上铁路投资最集中、强度最大的时期。这几年,铁路负债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铁路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拯救货运。据了解,2017年,铁路系统加大了货运营销力度,推动大宗货物产运需衔接,实现了大宗货物的稳定增长;调整货运产品供给,加强与社会物流深度融合,对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运输和多式联运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运量大幅增长;坚持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调整优化列车运行图,加强区域运输协调,运输组织效率显著提升;货运票据电子化全面启动试运行。另外拓宽白货运输,加强与社会物流深度融合,对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运输和多式联运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运量大幅增长。
目前,货运改革收效明显。陆东福透露,2017年国铁货物发送量29.18亿吨,同比增长10.1%,其中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运输分别同比增长37%、58%、110%。此外,中欧班列开行3600列,超过了2011年至2016年的开行总量。
下一步,陆东福介绍,中国铁路总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开拓运输产业链延伸服务市场,挖掘铁路资源资产潜力,放大和收获更多资本溢出效应。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推进资产资本化经营。突出抓好运输产业链延伸服务经营开发。
此外,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透露,在近期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要求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货运量,增加铁路货运量。这也为铁路接下来的提质增效带来利好。接下来,铁路将加强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合同运输服务机制。扩大长江经济带等运输通道和集疏港铁路市场份额,力争全年完成煤炭运量15.62亿吨、冶炼物资运量7亿吨、粮食运量8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