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移动支付产生的连带影响浮出水面
根据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称。在二零一六年移动支付的金额规模在美国达到了一千一百二十亿美元,中国这方面的数据却达到了九万亿美元,形成了一大强烈的对比。很多中国人支付各种服务和商品已经开始依赖移动支付这种手段,而手机支付渐增的一些连带影响正浮出水面。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5日报道,在北京,一位乞讨者面前的纸板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这是当下趋势的一个写照。
报道称,通过微信之类手机服务进行的支付风行全中国。在赢得网购支付的最初阵地之后,移动支付进军实体店支付领域,并迅速成为很多中国人支付各种东西的手段。其中包括支付小额个人债务。
报道称,移动支付在中国日常商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如科技公司推动零售、汽车和媒体行业的创新一样,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可以一窥科技公司推动金融创新的未来情景。
据Forrester Research的一项估计,美国2016年移动支付规模为1120亿美元。而据中国公司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达9万亿美元。
报道称,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获得的回报不仅仅是从商家处赚取的交易费,该费用通常为交易额的0.6%。公司还能收集到消费者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将他们的应用程序转化为营销平台,用于提供从共享单车到旅行等多项扩展服务。
报道认为,手机支付渐增的一些连带影响正浮出水面。这些支付尚未被纳入中国央行清算系统,这使中国货币相关部门追踪资本流动轨迹以及监控洗钱和欺诈的难度增大。中国央行已下令建立一个新的支付清算平台,要求非银行金融机构在2018年夏季之前将网络支付业务接入该平台。
消费者还通过智能手机接收有关贷款、投资和其他金融产品的更多推介。据中国央行数据,2017年前8个月,中国的短期消费信贷同比增长160%。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部分原因是借贷便利度的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人也在减少传统现金(比如硬币和纸币)的使用。据中国央行的一份报告,2016年,中国消费者的传统现金消费额约为人民币66万亿元(约合10万亿美元),这一数据在两年内下降了约10%。
阿里巴巴开辟了移动支付的道路。通过该公司开设的网上商城,商家将商品出售给消费者。十几年前,阿里巴巴效仿美国公司、现在的PayPal Holdings (PYPL),推出了名为支付宝的委托付款服务。该系统可在买家收到所购商品之前代管付款。这一服务迅速走红。之后,支付宝逐渐发展成网络和移动支付服务商,并在2013年超越PayPal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平台。
同年,腾讯将一个移动支付系统与其广受欢迎的微信即时通讯应用关联在一起。根据iResearch的数据,目前微信支付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占据的份额为40%左右,支付宝的份额为54%。
报道称,这两款应用的使用方式类似。人们将其银行账户与应用关联,之后在购物时就可以通过扫描商家的二维码或者让商家扫描自己的二维码进行支付。人们还可以通过点击微信或支付宝上的一个图标进行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