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专家谈最严医疗控费,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2018-01-05 17:13:07

 四川贵州这些省份在二零一七年年底的时候爆出“医疗耗材限用”的消息,针对此次事件医疗从业人员叫苦不迭,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相关媒体记者为此对有关省份的国内医药营销行业人士、医生以及医疗政策专家进行了专门的采访。

专家谈最严医疗控费

通过调查、采访发现,这次控费、“限耗”风波,不仅对医院、医生和患者各方面均有影响,而且,“限耗”背后种种试图挤压医疗费用水分的政策是否能真正奏效,也成为引人思考的问题。

紧急控费下的医生

周青听到控费政策时正在医院上班,他的第一反应是,“有点荒唐,觉得这个(政策)有点太‘霸王’了。”周青是贵州省某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已经从事医疗工作11年了。

在他的印象中,这次控费的力度是多年来最严格的一次。其中,限制部分耗材的使用,是控费的方式之一。比如,周青所在的医院要求,能用国产的耗材尽量使用国产的;能用普通丝线,就不要用蛋白线等价格高的缝合线。

周青承认,控费前确实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医生会尽可能地开药,尽量使用价格高的耗材,以提高科室和个人的收入。但年底的这拨紧急控费措施,却也造成了医疗服务水准下降,“说倒退了5~10年,是不过分的。例如缝合环节,普通丝线和蛋白线都能起到缝合作用,但效果却有所不同。”周青说,比如一些女性的伤口是在脸上或者额头,相比丝线,如果使用蛋白线会让疤痕小很多。此外,相比蛋白线,丝线需要拆线,患者要跑两次医院。

在周青看来,国产和进口耗材的质量普遍存在差别。比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假体,相比进口假体,国产假体的骨长力(假体与骨头相互生长、匹配的能力)、耐磨度和使用寿命都要更差一些。

此外,限定高值耗材还会影响手术效率。周青举例说,如果不用切割吻合器,在切除肺大泡手术时,开胸、反复检查找到肺大泡至少要三四个小时。而如果使用切割吻合器,打个小孔进去,切下来就完了,可能只需要一个小时。时间短,对病人损害小。

“手术时间长,意味着麻醉时间长。麻醉对人体生理环境的损害是难以评估的。原则上来说,肯定是麻醉时间越短,对人身体的损害越小。”周青说,麻醉时间长实际上会增加麻醉的费用,“全麻可能每小时几百到一千块钱”。但他承认,即便如此,不使用切割吻合器的手术,总体费用还是会更低。“一把切合吻合器就要五六千块钱,加上两三千块钱的钉子,可能要近一万元。”

限定使用高值耗材,至少在短期确实能减少耗材的费用。像前述的高值耗材,蛋白线要几百元,而丝线只要几块钱一包;进口髋关节、膝关节假体至少要4万,国产只要2万多。

周青称,虽然院方要求限用耗材,但也并非绝对不能使用。按照医院的要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必须使用高值耗材的,可以向院方申请,审批流程需要半天左右。另外,如果患者愿意自费使用进口耗材,而非走医保,也可以使用。

按照周青的说法,控费后医院的住院病人数量减少了许多。此前他所在的病区除了70余张病床外,还要在走廊加床10~20张。自从控费以后,走廊的病床已经撤走了。“如果多收病人的话,费用就控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