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寻获SARS源头,十三年科学梦终成现实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消息报道。经过十三年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这一份成功的惊喜来之不易,SARS病毒源头最终被找到,在医学界创下了十分重大的意义里程碑!
二零零二年,SARS疫情在中国广东首次被发现,逐渐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情。从2002年12月第一例有报告SARS病例到现在,整整15年过去了。SARS病毒的源头,究竟在哪?近期,一项科研成果引发科学界的关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专家,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研究揭示了SARS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
SARS疫情02年爆发,两年之后,也就是从2004年起,研究团队开始追寻疫情的病源,这一找就是13年.病毒源头的宿主是如何被锁定在蝙蝠身上的?找到SARS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是不是意味着,SARS病毒的源头被找到了?今天的故事,我们就走近这支科研团队,揭开SARS病毒源头的秘密,探秘寻找“SARS”病毒源背后的科学历程。
非典型肺炎SARS,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世卫组织公布的疫情显示,2002年底到2003年8月,非典全球共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感染人数共8422例,死亡916例,平均病死率为10 .8%。2004年,当这场致命疫情最终消退,关于这个未知病毒的溯源研究也随即开始。
石正丽,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她所带领的新发病毒研究团队,也在这时,展开了SARS病毒的溯源研究。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研究员 石正丽:有亲戚就会问,说SARS都没有了,你还做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杞人忧天嘛,有可能(疾病)它永远都不来,但是我觉得我们做很多工作,如果有一次你的工作能够预防疾病爆发,我觉得我们就很有意义。
很快,研究人员从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体内,检测到了SARS冠状病毒。但进一步实验发现,果子狸虽然是直接传染源,但似乎并不是“始作俑者”。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胡犇:最直接的传染源它是不是最根本的源头,这个倒不一定,那么为了找到这个病毒的根本源头,我们需要找到它的自然宿主。找到了它的源头才能从根本上把这个疾病防住。
助理研究员胡犇负责病毒的遗传进化研究,他提到的自然宿主,必须长期携带这个病毒且自身不发病;另外在自然状态下,这些自然宿主动物,要存在一定的群体感染率。然而,通过调查养殖场和野生的果子狸,结果另人意外。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胡犇:野生果子狸和养殖场的果子狸它们都没有感染SARS病毒,并且如果你在实验室中,将这个SARS病毒人工地去感染果子狸,它也会生病,它也会表现出症状。这就说明,果子狸它不符合SARS病毒自然宿主的这样一个特征。(果子狸)更多地只是扮演了一个中间宿主的角色,真正的根本的源头还是另有其物。
那么,这些致命的病毒究竟源自哪里?它的自然宿主到底是谁?有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研究员 石正丽:如果再找下一个动物,应该找哪一种动物?有专家就提出了,我们应该找蝙蝠。
对研究病毒的学者来说,蝙蝠地位特殊。在哺乳动物中,是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其种类占哺乳动物物种数的20%,在全世界分布范围广泛。蝙蝠也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由于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携带病毒却极少出现病症。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蝙蝠成为了上百种病毒的自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