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抱怨医院不愿收病人,称年底冲指标控制医疗耗材
十二月二十八日消息报道。在今年年底,很多地方的医生在多个自媒体平台上抱怨,说道医院方面为了在2017年结束前从指标,医疗耗材方面需要严格的控制,甚至不愿接收病人住院,尽量减少手术。
医保控费问题搞得医疗圈鸡飞狗跳的事年年有,这种内部的抱怨在2017年底发酵,是因为严控耗材被落实成文件下发:
一则落款为四川省某医院11月中旬的通知,列出了限用的耗材,包括“止血材料(仅保留价格最低的两种)”“精密输液器(仅允许肿瘤内科、中医科使用)”等;贵州某三甲医院,烧伤科只允许使用两种最便宜的敷料,能不用的耗材统统不用;而广东12月也下发了新的通知,要加大对过度使用医用耗材的查处力度。
正如朋友圈中所鼓噪的,这事确实挺吓人,缝合线受限,以后剖腹产是不是要留大蜈蚣疤啦?年底医院手术量减少,小病是不是得拖成大病才给治?虽然节省了国家的医保费用,但对患者而言,这显然是祸大于福。
更深层次的恐慌是,医保是不是已经见底了?全国医保的严峻形势,早在几年前就被专家反复提起、预测。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项测算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将由目前的3万亿增长到2040年的273万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缺口将出现在2024年。
不过,现在毕竟不是2024年,新华社引用人社部官网数据辟谣,2017年1至10月,医保基金收入14510.7亿元,基金支出11047.7亿元。医保基金各省份均有结余,其中有26个省份累计结存多于50亿元,其中22个省份多于100亿元。
医保不差钱,为什么要对医用耗材下这种狠手呢?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最近的一则新闻,一位老干部,住进了监护室,其中某一天内,纱布就用了84包,并且在80天内冰敷1100次。
《中国新闻周刊》在早前的报道中,也关注到医用耗材领域的腐败。2010年以前,医院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发生在药品购销环节。从2013年开始,广州越秀区人民检察院发现,有由药品环节向医用耗材转变的趋势。
医院对医用耗材使用监管的缺失,是耗材领域腐败多发的重要原因。在广州,医用耗材的采购,依然实行单独的招标采购,与药品的集中采购相比,这一领域的腐败空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