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600从军得不偿失,自身绝技已能使南海固若金汤
十二月二十四日,对于在成功首飞的中国AG600水上飞机,,作为吨位和尺寸均为世界第一的在研水上飞机,因为习惯性问题,人们将其自然地归列为反潜机,甚至将其列为预警机的改装平台。对于AG600从军来说,不论是从需求还是技术两个角度出发都是得不偿失的选择,而AG600自身的一项绝技却能令中国南海固若金汤。
反潜机始终是AG600呼声最高的改装方向,但水上飞机却不是改装反潜机的最佳平台。这其中除了水上飞机内部空间较小,难以装备足够水上探测与打击设备外,水上飞机受制于外形阻力,速度普遍较慢,而这就成了水上飞机进行反潜作战的致命伤。众所周知,潜艇上浮是反潜的绝佳时机,因此反潜机需要具备较高的速度才能抓住潜艇。目前AG600的最大速度仅为500km/h左右,相比之下P3C反潜巡逻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则为750km/h。
国产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缺失直接催生的“水上预警机”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在水上飞机技术上研发预警机,日常为特混编队进行预警,平时就降落在特混编队周边水域即可。但水上飞机内部空间受制于原始设计远小于其他机型,无法在机内有效装载预警系统。另外水上飞机起降时的重力加速度为4.5G,而常规飞机则为2G,这显示水上飞机起降时的颠簸很大,这对于雷达这种使用环境稳定性要求都极高,相对娇气的高精密设备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由此可见,AG600尽管作为目前在研的世界最大水上飞机,在目前的装备体系中似乎并没有很适合的军事改装需求。既然AG600没有明确的军事用途,其民用用途也远没有C919那么明显,为什么AG600会与C919和运20一起位列“大飞机”之列呢?原因很简单,AG600的主要使用场合在南海,而且AG600将主要以民用飞机的身份出现,而其4500千米的航程与水上飞机的装备类型,将从根本上改观南海现状,令南海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