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打死儿子背后,是父母教育观的悲哀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心头肉,这是不争的事实,母亲十月怀胎,如此辛苦地剩下了你,父母两个人拉扯大孩子不容易,孩子真的就像父母生命中的全部,父母可以为了孩子牺牲很多,包括生命。
但是,大多数并不能代表全部,对有些孩子而言,这个本该是最亲最爱的人却也是“最可恨”的人。
小紫涵出生在河南巩义,走的时候还不到5岁。
四年前,紫涵的母亲产下一对双胞胎,由于独自无法照看好孩子们,就将紫涵交给爷爷奶奶来抚养,自己留下了紫涵的孪生妹妹。
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但是紫涵爷爷说孙女特别懂事,平时总是给他洗脚捶背。
看着小紫涵渐渐长大,紫涵的妈妈害怕她长大后只跟奶奶亲近,而与自己生疏,于是就把紫涵接到了自己身边。回到妈妈身边本来是件好事,可怎么也没想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虽然紫涵和孪生妹妹都是母亲的亲生女儿,可是在家中,她和孪生妹妹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在被带回家的半年里,小紫涵曾多次跑回奶奶家,告诉奶奶她很不愿意去妈妈那里。而这一次,小紫涵再也不能跑去找爷爷奶奶了。
只因怕孩子与奶奶亲近而疏远自己,小紫涵便被她的亲生母亲虐打致死,孩子父亲说,小紫涵走的时候全身上下伤痕累累,没有一块好的地方。
5月19日那晚,11岁的张莉因为抄作业,被父亲狠狠抽了一个大嘴巴子,她立刻跪下求饶,但是父亲并没有打算放过她。
张莉被父亲拖到车棚里,五花大绑,双手反扣用草绳吊在车棚的悬梁上。
父亲又找来一根绳子,对着她就是一顿狠抽,边抽边骂,越骂越生气,越气抽得越狠。张莉的哭喊声撕心裂肺,但父亲似乎听不到也看不到,继续抽打。
不知道过了多久,大概是打累了,父亲扔下还吊在梁上的女儿,径直走了出去。
大约过了半小时,父亲返回车棚,发现女儿已经奄奄一息,他这才慌了,赶忙把孩子送到了医院,但此时已经回天无望了。
“经过诊断,发现女孩的颈部有明显的淤痕,窒息时间长达五分钟,这五分钟的窒息对她的心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此外,还在女孩的背部发现了伤痕。”
从医院监控视频中看到,这位父亲悔恨至极,跪在地上抱头痛哭,“我打她也是为了她好啊,为了不让她抄作业啊。”
前不久,在江苏泰兴下了一场大雪,一个9岁的小男孩去楼下玩雪,在堆雪人的时候把手机弄丢了。孩子吓坏了,在雪地里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怕妈妈打,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果然,男孩还是没能逃过妈妈的那顿打。妈妈挥舞着木棍,不停地打着被捆住手脚的乔乔,从晚上6点打一直到晚上11点,害怕被邻居听到,妈妈竟然用胶布封住了孩子的嘴。
期间只喂了男孩几口水喝,结果喝水时水从孩子嘴边流了出来,洒在了衣服上。妈妈觉得孩子是故意的,便又抡起棍子继续打。
9岁的孩子哪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毒打,就这样,孩子闭上了双眼,只留下一句“妈妈,我不想看到你”。
医护人员在尸检时发现,“孩子从臀部到背部,青紫连成了一大片,终因受外力严重击打休克而亡。”
小区邻居们说:“总算解脱了。”
无独有偶,类似这样父母因愤怒就将孩子虐打致死的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2010年6月11日上午,在西安某商场工作的市民刘某送9岁的儿子上学,得知其有一门课考了70分,当场便扇了儿子耳光,还踹了他几脚。当天晚上,孩子遭到父亲的毒打,活活被打死了。
2010年6月18日,西安长安区一对夫妇因为怀疑8岁的女儿在家里偷钱,用擀面杖将孩子打死。
兰州的俩兄弟,因未写作业,父亲用两根电线对折,在两个孩子的腿上、胳膊上进行殴打,最终打死7岁小儿子,打伤9岁大儿子。
南通的一个4岁孩子,因为不会写数字5和8,狠心父亲用手抽打面部数百下,将其打死。
……
“是亲生父母吗?怎么能下的去如此狠手?真的不爱孩子吗?”
说不爱,恐怕很难。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爱?但爱孩子为什么又会亲手打死他?
不难发现,这样的悲剧多是发生在坚持“棍棒式教育”的家庭和“丧偶式家庭”中,事件的背后多是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基本不管孩子和家庭,都是妻子一个人在操持家务,照看孩子。
孩子贪玩把手机丢了,想偷懒抄了同学的作业、某一次考试没考好……相信这些事情在你我的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与“棍棒式教育”相比,孩子更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
放在有些家庭,父母可能连吵两句都舍不得,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还是会批评教育正确的引导孩子。再严重点的,除了批评教育,估计还会象征性地打两下,目的是让孩子长个记性。
但这些家庭是相对特殊的,孩子的父母学历普遍不高,丈夫又长期不在家,一个女人,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务,还要带孩子,物质和精神上得不到来自丈夫的支持和帮助。
当碰到生活上的不如意和烦心事时,新仇旧怨便会一齐涌上心头,没有丈夫的劝慰,也不能冲着别人撒气,孩子自然而然成了妈妈的最佳发泄对象,毕竟孩子是自己的。
其实,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认知: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我该怎么教育我知道,不需要别人来管!
比如丢手机的男孩,平时他也经常挨打,邻居们也曾劝过孩子妈妈,但每次都会被她理直气壮地顶回去:“这是我孩子,我打关你什么事儿!”
这句话是不是经常听到?就像教育学家孙燕说的,“在中国父母眼中,孩子就像是他们的私人物品一样,是没有个体权利的。”